沙巴体育

经典品读 思想共鸣:企业史研究所举行经典研读报告会暨教学科研活动(2022年第4期 总第62期)

2022-09-27  Clicks:

2022年9月20日晚上6点半,沙巴体育 企业史研究所举办本学期第一次研究生经典研读报告会暨教学科研活动。本次经典研读报告会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集中到教室现场参加,老师线上或线下参加点评和指导,线下读书会现场由巫云仙教授主持。

参加本次研读活动的有李晓、巫云仙、熊金武和曾江四位老师。参与本次读书分享会的同学有:政治经济学专业2021级、2022级博士研究生房兴达、侯冠宇、张春华和周斯雅,经济史专业2022级博士研究生孙成己和沙娅,以及经济史专业2020级、2021级和2022级硕士研究生易鑫、余镐、张鹏涛、高楚依、王冉和胡智鸿。

此次读书分享会由房兴达、侯冠宇和张春华三位博士研究生围绕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这一经典著作展开。

侯冠宇同学梳理了《资本论》(第三卷)的主要内容,通过论述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以及利润的平均化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即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生产关系是如何被一步步掩盖的。随后结合拓展阅读的文献,侯冠宇同学分享了学习马克思做学术研究的主要思路及方法,包括注重视角与方法的“冷热”转换,坚持批判性思维,拓宽理论的学习广度,注重学术表达等,并结合当下社会热点问题深化对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理解。

张春华同学以剩余价值分配为主线,从研究对象和逻辑结构入手,论述了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基本要点,指出剩余价值与利润相同的实质,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关系。同时她将李嘉图与马克思的思想进行比较,认为李嘉图未能区分剩余价值和利润,将生产价格与商品价值直接等同,从而无法解决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和价值规律之间的矛盾;而马克思通过转化理论,解决了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平均利润率的问题,充分说明了生产价格的形成正是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得以贯彻的形式。

房兴达同学的分享侧重对《资本论》原著的整体把握,从资本论的当代价值引入,梳理了《资本论》全三卷的理论框架,论述了各个部分的基本原理和主体思想。他着重阐释了第三卷中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在剩余价值生产流通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阐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以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在分享《资本论》内容的同时,房兴达同学引经据典,结合国学思想,既加深了对《资本论》的理解,也给出阅读经典的方法指引,对其他同学们予以启发。

在开放式提问讨论环节,孙成己同学与老师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人口红利问题;余镐同学认为应当坚持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周斯雅同学结合自己在德国留学的经历,从中西价值观差异的角度探讨马克思主义未在西方国家引起反响的原因;高楚依同学指出《资本论》充满了理性的逻辑思考,认真研读这一经典对今后的经济学学习有着深刻的帮助;易鑫和沙娅同学分别就马克思晚年思想变化历程和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发展路径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针对《资本论》(第三卷)经典阅读,老师们提出以下建议:

回归本质,从价值观的视角看问题。巫云仙老师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指出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区别在于价值观的差异。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探索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认为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而西方经济学以效用价值论为基础,强调个人感受与主观意识,本质上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归根到底是唯心主义价值观。巫云仙老师强调要从《资本论》研讨中领悟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与价值观,以马克思的立场和方法论去看待社会和经济问题,而不是将马克思理论视为教条,亦步亦趋。

回归历史哲学,从经济史的视角看问题。熊金武老师认为当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需要回归历史哲学,不仅要回归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还要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要厘清当下问题,联系实际。资本问题是300年来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如何看待资本问题,既要从历史长河中考察,也要联系现实发展。近代以来,中国对于资本的态度经历数次变化,从晚清的拥抱资本,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节制私人资本、发展国家资本,改革开放后的利用外资,到现在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其背后都有对应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回归经典著作,从温故知新的视角看问题。在回答孙成己同学如何理解马克思对人口红利的解读这一问题时,李晓老师认为,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遵循基本经济规律,即人口增加时,劳动力相对价格下降。李晓老师指出,马克思的理论注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将人视作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但熊彼特等西方经济学者的理论则不同,熊彼特认为人口增加对社会创新没有做出贡献,因而按照他的看法,人口红利是片面的理论。在总结发言时,李晓老师指出,《资本论》作为一部集马克思思想之大成的经济学著作,在如今的学术研究中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李晓老师勉励同学们努力钻研,将《资本论》的思想精华与自身的科研课题结合起来,让经典焕发出新的光辉。

回归原著,从《资本论》原著的视角看问题。在解释第五种生产要素这个问题中,曾江老师结合《资本论》的思维方法,认为要从《资本论》原著的视角来看,将数据要素作为生产资料来考察。按照马克思的思想,数据并非价值的产生源泉,而是作为生产资料的一种,被纳入到生产过程中,以一种新的方式参与价值的分配,这与投入土地、资本等生产资料,便以地租、利息等形式参与分配的逻辑一致。曾江老师强调应从整体把握《资本论》的视角和方法论,结合现实问题,对《资本论》的理论做出与时俱进的发展,并从《资本论》中获取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理论支持。

图:读书会师生合影

本次读书分享会在师生热烈的讨论交流下圆满结束。在近3小时的读书会中,企业史研究所师生共读经典,在讨论中碰撞思想的火花,老师们对本次分享表达了高度赞赏,同学们也纷纷表示收获满满,希望长期坚持的读书会活动能够持续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经典著作的方法论,巩固理论基础,加强专业学习,开阔学术视野。


图、文/企业史研究所:王冉、胡智鸿

上一条:监管框架下的商业银行权益变动与信用创造——资本金融系读书研讨会2022-2023秋季学期第一期
下一条:关注营商环境 推动就业创业——法商管理系“第八期青年学术沙龙”圆满落幕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