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1日上午,沙巴体育
经济系、经济学党支部在学院路校区综合楼0607成功举办2023年第6期(总第49期)研究生读书会,阅读书目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的著作《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本次读书会由经济系周敏丹老师、司海平老师和赵文睿老师共同指导,熊柴老师推荐书目并主持。2022级和2023级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专业的同学们共同参加。2022级尹福、申晨笛同学以及2023级蔡雨颖、冀源同学做主报告。
尹福同学从歧视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大学生就业中的经验歧视问题。首先介绍了贝克尔在书中对于歧视的探讨,并由此联系实际生活,介绍了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较大的竞争压力下就业存在的歧视现象,以及自然附着成本的来源,最后指出经验歧视会带来增加企业雇用成本和管理成本,造成企业人才储备短缺、发展后劲不足等消极影响。
贾文轩同学点评谈到,尹福同学从大学生就业歧视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目前就业难和经济大环境有关,供需矛盾突出。周敏丹老师认为,从歧视理论出发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存在逻辑问题,因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不主要在于歧视,而更多是结构性问题,再加上短期经济压力。赵文睿老师补充了目前的相关研究,谈到歧视经济学在法与经济学领域研究较多,国外很多学者研究有色人种与就业歧视。
申晨笛同学基于贝克尔家庭经济学的理论讨论了生育问题。她首先介绍了主要西方经济学家关于生育率的主要理论,包括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莱宾斯坦的边际孩子合理选择理论、贝克尔的孩子数量-质量替代理论、伊斯特林的生育供求分析理论,并着重从贝克尔的生育理论出发讨论了生育的本质,并依次分析我国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养老收益、经济收益和快乐收益下降,而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均上升。
赵于均同学点评道,贝克尔的家庭生育理论继承了莱宾斯坦经济与非经济的成本收益综合衡量思想,在此基础上谈到了孩子的“质量”问题,生育子女的数量和性别这些附带的经济价值是生育决策的重要依据,而孩子抚养费用的成本高低则是影响决策的重要环节。熊柴老师指出,报告中引用的生育率数据不够准确,并针对成本部分讨论了房价对生育率的影响。周敏丹老师指出,研究时要区分实际生育率和生育意愿,要关注生育次序以及父母的代际利他主义程度。
蔡雨颖同学以犯罪与惩罚的经济学作为切入点进行分享。首先介绍了犯罪与惩罚的理论模型,主要变量包括犯罪收益和犯罪成本,犯罪是一种具有负外部性的行为,人们会事先考虑其被惩罚的概率和被惩罚的严厉程度,构成了著名的威慑理论。她指出,贝克尔通过构建社会损失函数来分析对付犯罪的社会政策的最优条件问题,并通过犯罪率的动态模型来说明过去的犯罪滋生未来的犯罪,政策变化的短期影响比长期影响小的多。最后对贝克尔理论的不足之处也进行了讨论。
丁靖益同学点评道,贝克尔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犯罪的原因,认为预期效用超过其他行为时会进行犯罪。熊柴老师说,蔡雨颖同学对贝克尔理论不足之处的讨论值得肯定,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加深对该理论的认识;并对犯罪行为的理性与非理性进行了讨论。司海平老师谈到,本书中假设所有犯罪的人都是理性的,这借鉴了微观经济学理性人的假设。
冀源同学从婚姻理论出发,探讨贝克尔对于家庭经济学的观点。首先介绍了全书的三个核心理论,分别是效用最大化、稳定偏好和市场均衡理论。随后分析婚姻市场与配偶组合的理论模型,即婚姻市场的最优组合不是使某一婚姻的产出最大,而是使所有婚姻的产出之和最大,并结合新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戈尔丁的研究进行拓展,介绍其在性别收入差距上的观点。最后总结,贝克尔的婚姻理论将婚姻看作是一个充满经济考量的决策过程。
李鹏举同学点评道,冀源同学的报告对贝克尔的婚姻理论做了较为全面的讲解,该理论符合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的理论框架,并且联系诺奖得主的著作进行了延伸拓展。熊柴老师谈到了婚姻配对问题、性别比失衡问题等,并对婚姻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充。赵文睿老师指出戈尔丁教授做了很多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介绍了其著作《药物的力量:口服避孕药与女性的职业和婚姻决策》的主要观点,并谈到,很多学者在研究女性就业的时候,以女性劳动参与率提高为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在就业市场的地位提高。
通过本次读书会,大家对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人类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表示将个人的思考与学习体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不仅能够丰富自己对经济学的认识,还可以更加深化对该学科的理解。
文、图/经济系:周霖、蔡雨颖、冀源
审稿:周敏丹 熊柴
审核: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