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体育

Contact us


        学院办公室:58908536

    学生工作办公室:58909422

              58909423

研究生工作办公室:58908212

MBA教育中心:58908589(招生咨询)

       EEP教育中心:58902822

我相信!我愿意!——我的领导力故事

2017-12-18  Clicks:

2017F3  焦晶  

【“组织管理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本不能胜任的人可以胜任。”——陈春花】

 

焦晶 1 

效仿一下海外知名企业家的演讲套路——从小时候讲起,我也从年轻时讲起,从一个演讲讲起。

我上初中时,盛行分重点班。初一、初二、初三重点班分别设立在三所中学。所以,每年我们都会换学校,重新分班,换新老师,乱上一阵儿。初三刚开学不久,我正自顾不暇之际,新的班主任找我单独谈话了。主题不是我的个人学习,而是班级状况。因为当时我是班长、团支书兼数学课代表,学生时代title最多的一年。不过,我还是略有些吃惊。因为,虽然之前会帮忙班级活动,但我这个班长的思想还远没上升到为整个班级负责的高度。

谈话很简洁,两个层面:一、每天早晚自习,教室里交头接耳,对比临班的安静,让班主任脸上挂不住;二、大家嘻嘻哈哈没有紧迫感,中考怎么办?

下午下课后,我骑着自行车呼呼往家赶。晚饭也吃得飞快,这样总共大概节约了10分钟,草拟了我人生中第一篇自由演讲的梗概。接下来,回学校,站到讲台上,开始晚自习前例行点名。

和往常一样,一个“到”字,被同学们演绎出几十种声调,还有男生捏着嗓子,替没来的同学应答,引起一片嬉笑。

我的表演启动。首先是板起脸,大声宣布了点名规定,违反规定的,要到外面罚站。接着,因为压抑不住对混乱场面的愤怒,我几乎歇斯底里喊出了演讲的第一句:“开学已经两周了,我们班每天自习课都乱哄哄的,成为老师眼里的差班,大家甘愿一直做这个差班吗?”

如意料中的,教室里先是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然后不少人面面相觑,还有同学看向我大喊:“班长,你今天怎么了?”

不理会这些噪音,我继续讲,从家长对我们的期望,从每个人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讲起,语气逐渐平静但愈发坚定……很快,嘈杂消失了。

10分钟后,我在一片掌声中回到了座位。随即,教室陷入安静。又过了一会儿,班主任的脸出现在窗外,观望片刻后,满意地离开了。我在心中小小地窃喜,她并不知道就在刚刚发生了什么,而我像变了个小魔法一般,让这个班级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这个小片段是如此让人印象深刻,以至于在多年之后的聚会上,同学们还能绘声绘色地描述当时的每一个细节。而于我而言,现在再回想,这可能奠定了我后续的信念:相信每个人都是有团体荣誉感的,相信每个人都是潜能无限的。相信组织是可以被激发的,而作为组织的负责人,你有责任去激发大家,也一定能做到。

 

陷入僵局时,何不率先伸出橄榄枝?

这一魔法在高三时再次得到了验证。临近高考,我们班的数学老师突然病重离岗,只有临班老师潦草地代课。我带领大家自学和互学,效果可谓惊人。高考前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我们班的数学平均分比临班高出近20分,全班犹如打了鸡血般亢奋。

当然,真正的商业组织总是复杂得多。多年后,我有幸加入一家财经管理类杂志社。其创始人是一位颇值得尊敬的老先生,他在退休之际创办了这本可谓是中国第一本通俗类的管理杂志,早在1990年创刊号时就报道了后来才被中国熟知的IBM,更是在中国大陆率先引入德鲁克思想介绍,兢兢业业二十多年。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在起初国内几乎尚无反应的时候,已经处于半退状态的老总编突然召集会议,叮嘱我们关注危机带来的后续影响。其判断力和前瞻性可见一斑。

在这里,我从曾经的财经新闻记者完成了向财经管理记者的转型,从高级记者/编辑做到副主编,欢快地观察,小心地触摸那些中外著名企业家和经理人的管理之道。和同事们的相处也温馨而愉快。但随着传统媒体日益受到挑战,以及杂志社多年来沉淀下来的一些问题,到2012年年底,杂志社罕见地出现小额亏损。

毫无思想准备地,我被宣布为编辑部、新媒体部、发行部的总体负责人,和另一位经营负责人一起,肩负扭亏重任,走向前台。

我的“初三”重现了。但彼时的局面,显然已经不是一个10分钟的演讲可以解决的。这里涉及到主动承担、打破部门墙、构筑信任、科学激励、率先垂范,等等。

作为内容大板块的负责人,我并不背负业绩指标,也并不直接领导经营团队。那该怎样才能帮助并推动业绩的增长呢?

我首先能想到的是联手,主动找到经营部负责人曹姐。以往杂志社里编辑部高高在上,我的主动示好让对方非常感动和兴奋。在共同分析了此前存在的问题之后,我们将2013年主题确定为共融发展。打破内容团队和经营团队之间的隔阂,各自梳理资源,共享共担。比如:所有出书项目,均由编辑部派一位成员深度参与从策划到成稿全程,提升书稿质量;开发企业调研项目,由编辑部负责组织外围专家及撰写,经营部负责开发企业客户及项目实施流程推进,各自优势互补;发行上,新增企业定制化内容,以及开展内刊承接项目等,最大化挖掘企业客户的内容需求;新媒体部门也和经营部门联合,承接企业新媒体宣传业务,努力培养新的业务增长点。

我们明白,若想使以上调整不沦为空谈,唯一方式就是我们俩的率先示范。接下来,曹姐迅速开发了当年第一个出书客户,我作为内容指导参与进来,共同拜访客户,研究客户需求,乃至一字一句推敲每一个小标题。在这个过程中,编辑部对于内容的专业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也让经营部同事在面对客户时自信心大增。最终这个项目完美收官,单个项目总额比以往提升了30%以上。

改变当然不会那么容易,对记者和编辑们来说,最难突破的是心理关。要知道,作为一名记者,最重要的是保持客观视角,而介入经营类业务,一方面会引起撼动这种客观信仰的不适感,另一方面,从人性上讲,也需要和业绩诱惑做斗争。所以,我修改了绩效设置,全体采编团队依然不承担业绩指标,反而更进一步加大对稿件质量的考核,并大幅提升了对优秀稿件的奖金;同时,对内容团队参与经营业务做出了相应激励,但额度相对低,且会拿出一部分作为编辑部基金,相当于记者在用额外收入来为小集体做贡献,而作为贡献者,TA的心理满足感是不言而喻的。

就这样,我们很快树立起第一个出书项目标杆、第一个企业调研标杆、第一个定制内容标杆、第一个新媒体运作标杆。一个小小的插曲是,在前往沈阳进行第一个企业调研项目时,赶上飞机晚点,我们在飞机上坐等了7个小时,加上白天带晚上的连轴访谈,当时怀孕6个月的我,脚背已经肿到凸出鞋面,让随行的男同事大感震惊。此事后经他渲染,对经营团队产生了极大的激励效果,这个在我看来曾经“弱爆了”的团队,后续爆发出的战斗力令人刮目相看。

        焦晶 3 

向前,由外而内推动改变

内外总需兼修。在推倒大的“部门墙”的同时,我还要整合直接负责的3个部门,改善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的不睦,解决编辑部和发行部之间的推诿。

当时最大的两个挑战,首当其冲的是媒体行业的千年难题——拖稿。文字记者一旦拖稿,后期的美术编辑、校对为了把丢掉的时间抢回来,就要连轴转,且相应的质量必定粗糙。而出刊日期推迟,意味着当期杂志在零售端展示的时间缩减,影响杂志当期零售量。

另一个挑战来自社里要求,当年重点机场的杂志零售量要同比提升15%。当时纸媒发行下滑已成不可扭转之势,如此要求引起编辑部一片哗然。但我知道,不同于订阅,机场零售的读者通常是临时决策购买,换言之,杂志的当期内容与机场零售量密切相关,如果内容对路,销量理应提升。

虽然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我接下了指标,并决定把这两个重点结合起来,由外而内推动,统一调整。首先,在发行部同事的带领下,我去拜访了两家最核心的机场书店代理商,获得了他们对行业的判断和经验,着手调整栏目设置。接下来,我要求整个编辑部自行组合成若干2人小组,每组文字和美术人员各一人,每个月由一个小组和发行人员一同前往机场,在某个书店观察及访谈2个小时,记录杂志的摆放位置,读者的购买偏好等。按照统一格式填写报告。

第一个小组的机场之行,结果是令人震惊的。各种我们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细节呈现出来,诸如杂志在书店通常是一本搭一本来摆放的,只能露出左侧一小部分,因此,当封面上的文章标题偏右侧时,读者是完全看不到的;杂志上包裹的那层塑料膜会造成反光,让读者视而不见;大多数人都认为红色最鲜亮,所以大部分杂志封面都常用红色,但此时,白色的封面反而更突出,等等。

在当周的编辑部会议上,看的出来,受刺激的远非我一人。原来我们这帮杂志的研发者们,从来没有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美编团队更是大受震撼,他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对杂志发行的影响这么大。

当树立起市场思维,再往后,就顺理成章了。无论是栏目调整,交稿流程梳理,还是对图片的要求规则,都很快步入正轨。我们的美术总监是位50多岁的资深人士,曾经总以摇头来回应我对解决拖稿问题的承诺,但随着成效渐显,我在他眼中看到了尊重,看到了欣喜。

是时候揭晓最终答案了。201311月,我开始为期3个月的产假。次年1月中旬,领导打来电话,通告年度结果。年度总业绩增长约50%,杂志机场零售量同比增长16%(我们甚至还没采取任何营销手段)。该年度杂志社的无记名360度问卷统计结果,我连续第三年拿到了第一名,超过社长、超过老总编。

接完电话,我坐在家里的外飘窗窗台上浮想联翩,俯瞰二环路,那里似乎永远的混乱嘈杂,却也永远潜藏着新的生机。

        焦晶 2

 

告诉自己:我相信,我愿意

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管理的本质,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和潜能;

著名的学术界、企业界双栖管理学者陈春花教授说,组织管理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本不能胜任的人可以胜任;

著名的企业家,前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说,在中国的这个发展时期,无论国企民企还是其他企业,团队中的大部分人都在期待一个宏大战略前景的细节展开。有没有发动者,有没有道理来发动才是关键。

老师曾在领导力课堂上说,管理工作最忌讳的是你不情愿,始终处于一种抱怨的状态中。

那么,作为领导者、管理者,何不试着在失眠时、神游时,面对团队倍感绝望甚至出离愤怒时,认真地告诉自己:我相信,我愿意。我相信团队,我相信我们>我;我愿意做一个引领者,我愿意让每个人都变成可胜任!

 

 

 

上一条:草原孩子的中国梦——我的领导力故事
下一条:小培训师的大梦想——用女性的真诚推动销售业绩的提升

Close